来源:读特

3D打印景观广场。
3D打印混凝土技术是近年来中国在建筑行业科技创新的佳作之一,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新尝试,是探索未来建筑的新路子。由中国二十冶空港一期工程项目部承建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自开工以来,就备受媒体和市民们的关注。近日,记者从中国二十冶获悉,目前项目已进入最后施工阶段,有望九月底完工与广大市民见面。
3D打印不仅塑造异形能力强,还可中空、镂空制作,实现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完成的构件产品。深圳国际会展中心3D打印景观广场工程内的人行道铺地、雕塑、座椅、树池、花坛均由3D混凝土打印机器人打印完成。置身广场内便能领略到高科技带来的全新的、诗画般的感觉。
工程虽小,意义重大。记者了解到,3D打印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数字化建模,运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将研发的混凝土材料通过机械臂传输打印出来,最终把模拟图形变成现实产品。3D打印具有数字化、智能化、机械自动化等特点。与传统的建筑相比,3D打印的优势是建筑造价低、效率高、周期短、节省人工、不用膜具、不产生废料、可完成复杂构件、绿色环保等等。虽然3D打印技术早在几年前已经有了些成果,但那也只是打印一些单体的产品,而这次3D打印景观广场工程,是3D打印技术首次在市政工程建设上的实际运用,它的诞生将给施工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使3D打印景观广场技术成果更加完美,中国二十冶、中冶赛迪依据多年的施工和设计经验,在施工过程中,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减小设计效果图与工程实体的视觉差别,施工方案也进行了多次修改,使工程达到与周围建筑、海边风景、人的自然行为等相契合的最初设计理念效果。目前,千余件包括带有科普性的地下综合管廊等大、中、小型雕塑,以及灯具、入口标识等3D打印混凝土构件,已经基本安装整合铺摆到位,绿化植树和整体铺设种植草皮已基本完成,整体工程预计在九月底全部完成。届时,当市民再次步入3D打印公园时,展现在眼前的将是一个艺术、科学与自然相结合的新景观。
梦想照进现实,3D打印来了
只要应用得当,3D打印技术也可以像铸造、锻造以及焊接一样,成为大型铸锻件制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产工艺,并且在大型铸锻件行业的技术创新、降本增效、质量提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 金属材料3D打印技术 3D打印钛合金大型整体主承力结构件等大型零件的金属
(来源:宝安日报)
编辑 昌慧 审核 谭凤希
(作者:宝安日报记者 杨文静 通讯员 张业忠 文/图)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