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8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人造肉产业方兴未艾,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8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3亿元)的市场规模。与人造香肠、鸡肉等常见素食相比,人造牛排因工艺复杂尚未大规模投入市场。近日,初创公司Redefine Meat正计划通过3D打印技术将人造牛排推向市场。

据了解,在制作人造牛排的过程中,Redefine Meat通过3D打印技术来模拟传统牛排的口感。Redefine Meat的食品工程师阿列克谢·托姆索夫(Alexey Tomsov)表示,“为了做出一块上好的人造牛排,我们需要注重还原每一个细节,包括肉、血以及脂肪。”
直观动图,秒懂3D打印原理
3D打印是制造业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被称为“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3D打印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面对众多的3D打印技术,各位小伙伴是不是有点hold不住了? 没关系,本篇文章为大家整理十大3D打印技术
Redefine Meat的CEO艾什查尔·本·施特里特(Eshchar Ben-Shitrit)则表示,“脂肪是制作人造牛排的精髓,我们必须拿捏好脂肪的粘稠度。”
在产量方面,目前,Redefine Meat的机器可以一小时生产13磅(约合6千克)人造牛排。公司计划于2021年开发出新一代机器,每小时可生产44磅(约合20千克)产品。
据悉,Redefine Meat未公布人工牛排的完全配方,但目前已知产品内含有大豆、豌豆蛋白、椰子油及葵花油。价格方面,Redefine Meat表示人工牛排的价格与传统牛排接近。